分享好友 技术专栏首页 频道列表

彩色红薯“长”出大产业 石塘村引导村民种红薯致富

2010-12-08 08:403730
  一颗小红薯能有多大价值?在崇义县龙勾乡石塘村,通过政府引导和公司带动,全村一半以上耕地种植彩色红薯,年获利170多万元,全村种植户平均增收4000余元。小小红薯成为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大产业。

  据了解,彩色红薯又称七彩红薯,分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七种颜色,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是一种绿色保健养生食品。石塘村位于崇义县东部丘陵地带,光照充足,土层深厚,砂质土壤多,富含有机质,是种植红薯的理想环境。该村传统的耕作品种是水稻,但一直效益低下。近年来,石塘村因地制宜,引导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,发展彩色红薯等特色种植业。乡、村两级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和金融服务,目前,该村流转耕地298亩,协助农民贷款20多万元,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土地和资金难题。

  “龙头”带动是该村红薯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。该村引进华野生态农庄入驻,该农庄集特种种植、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于一体,并与赣州、南昌等多家宾馆、酒店订立了长期的供销合同。目前,该农庄已在石塘村种植彩色红薯200多亩,可实现产值210多万元,加上薯苗等的收入,效益十分可观。农庄对红薯种植户实行包技术、包种苗、包销售等“三包”,消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,大大促进了产业发展。采访中,石塘村老会计刘立超给我们算了一笔账:“全村种植红薯505亩,平均亩产达1100公斤,亩平收入8360元,每亩除去成本纯收入3500元,全村400多种植户年平均增收4200余元。”

  小红薯 “长”出了大产业。如今,龙勾乡石塘村彩色红薯种植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逐步形成了基地化生产、规模化种植、科学化管理、市场化运作的格局,实现了基地带一片、公司带一村。目前,该村流转土地的农民每亩每年可领取260元的土地流转金,还可以优先安排到公司务工,每月工资1000多元。在石塘华野生态农庄务工的农民工刘小兰说:“我家的2亩田流转给了华野农庄,现在每天在农庄上班,每年收入1万多元,与原来种植水稻相比,不知强了多少倍。”
举报 0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
北代固村:红薯“睡”出好效益
本报讯(薛广艳郭志华)在魏县东代固镇北代固村村民孙继峰家的田地里,有一口约10米长、3米宽的小型薯窖。孙继峰说:最近两年,村

0评论235

农业部:扩大秋马铃薯秋红薯和秋蔬菜等播种面积
  农民日报   8月30日,农业部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工作座谈会,深入分析当前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和秋粮生产形势

0评论1557

石家庄:蔬菜价格平稳 红薯涨了三成
  燕赵都市网讯(记者任国省通讯员范彦)现在的红薯也太贵了,都1.8元一斤了,买3个一般大的红薯就是3.7元。近日,省会石家庄李

0评论579

山西襄汾市场:红薯产业发展潜力大
 红薯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、小麦、玉米,位居第四。红薯适应性强,不择土质、耐瘠薄、耐干旱、产量高。

0评论818

东兴市“仑河”牌红姑娘红薯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
东兴市仑河牌红姑娘红薯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[来源:中国民族宗教网|发布日期:2012-02-15|浏览( 102)人次|投稿|收藏]杨孙山 

0评论1116

周口太康:“种粮状元”种红薯 年收入超过20万
 本报记者 宋朝 太康县朱口镇孙家窑村窝藏着一个状元,他的名字叫孙业美,是2009年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,号称种粮

0评论864

50多位市民向“红薯哥”订货,销售还将持续一周
昨又卖八千斤红薯,有单位派代表来采购 株洲网讯 (株洲晚报记者 戴 萍)去湘银路买红薯成了这两天株洲市民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

0评论7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