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好友 技术专栏首页 频道列表

红薯变粉条农妇变老板 仁寿县黄群先的创业路

2011-02-26 10:166880

  都说:“创业难,女人创业更难”。但是眉山市仁寿县禄加镇的妇女黄群先,却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,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,已形成了公司+基地+农户的经营模式,年创产值达10余万元,为农民开阔出一条致富路。成为全镇创业的带头人,树立了全镇妇联创先争优的典范。

  把握机遇 大胆创业  

  看到农村的妇女一年到头的辛苦劳作,也赚不到几个钱,吃穿不舍,生活拮据。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,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她,一心想闯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。2003年,她和村里的一位妇女到成都一家粉条加工厂打工。打工期间,她发觉所干的工种是一赚钱的门路,她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自已干。同时她考虑到家乡红薯产量大、价格低,本地优质粉条缺乏,水源方面等优势,决心回家自己干。回到家后,她苦口婆心说服了丈夫及父母帮助筹措资金,在家中给别人代加工粉条和粉。开拓创新,再扩规模。  通过给别人代加工粉条和粉,起早贪黑半年下来净赚4000元。这在当时收入并不富裕的农村来讲很不简单,一个农村妇女半年赚这么多钱,乡亲们都夸她有心计、能干。可谁知她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,扩大规模。她决定在房屋旁边换一块地,建一个加工厂。原来发现给别人代加工,不但利润低,而且加工时间短,受天气影响大,原料产地又不在本村,小打小闹没有竞争力,所以决定自己成立加工厂。在村社干部的帮助下,她用自己0.3亩优质耕地换来了这块0.3亩土层薄、光线差的便利地。正值8月份,夏日炎炎,为了在10月份之前能竣工,她顶着炎炎烈日和家人一起平地,同建筑队筛砂、搬砖,劳累过度,曾一度虚脱,几次晕倒。历时三个月,硬是靠借贷来的13万元,修建起一处较标准的粉条加工厂,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之旅。    

  市场变幻 陷入困境

  阳光灿烂,秋风习习。等到10月份,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,黄群先带领丈夫到本村以0.1元的价格收购回了1万斤红薯,由于当时还没有水泥路,她就和丈夫一起用摩托车和鸡公车的方式一点点的搬回家,一个月下来,她手、背、肩上都起了老茧,这并没有动摇她创业的决心。看到金丝一般的粉条像草垛一样堆积在家中时,她的心里惬意极了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市场风云突变,价格大幅下滑,加之天公又不作美,阴雨连绵,致使粉条全部起了黑色的网印,损失高达万余元,并且因价格下滑每天还有二百余元的损失。突如其来的打击和各种议论铺天盖地,压的她喘不过气来,不少人对她说:快停产、转产吧,粉条加工业利润薄,制约因素多,特别天气、市场又是不可控因素,实在太难了,风险也太大了。到底该怎么办,深思起来。      沉重应对,扭转局面。 痛定思痛,她认为做生意应该贵中看贱,贱中看贵,市场是波动起伏向前发展的,只要练好“内功”注重质量,会有好市场的。为了提高加工的技术,节约成本,找到好的销路,她决心到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的加工技术和营销。最后用真诚和执着打动了朝日食品有限公司的肖经理,答应让她的加工厂成为一个基地,并以基地为点,四周延伸带动一个面,形成公司+基地+农户的经营模式,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,并签订回收合同。这样一来,吃了定心丸。依靠科技,通过节能技术降低煤耗,缩短了加工时间,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经济效益。经过一年的奋斗,年产粉条5万余斤,实现产值20余万元,一年还清了家中的全部借款。    

  引领群众 脱贫致富

  加工粉条能致富,给村里人闯出一条致富的门路,仅加工厂解决劳动力达20余人,人均增收近1000元,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她向前进。这时发现,虽然加工厂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,但是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经济问题。于是,她就组织带动本村及周围村中的妇女在家搞加工业,原料由统一供应,产品统一回收,无偿提供技术。此招一出,顿时反应热烈。禄加镇四方村民曾秀英家庭贫困,听到这一好消息后,便找到向她陈述自己的困难,乐于助人的她听了之后爽快的答应了。在黄群先的带动下,村里又发展了5位加工户,帮助她周围的乡亲脱贫致富。到目前为止,由她发展的加工户已覆盖3个村,15户,其中5户已跨入小康水平,还有10户已摆脱贫困。使粉条加工业在禄加快速发展起来。      成功,使她受到了众人称赞;热心,使她得到乡亲们的拥戴。这位普通的农民,依靠科学技术,通过自己一番闯劲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取得了成功。成为禄加镇妇女创业的“巾帼建功标兵”。她正是以创先争优的干劲和执着,实现“为仁寿发展建功,为禄加发展立业”的诺言!(郭成钧  姚永亮)

举报 0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
北代固村:红薯“睡”出好效益
本报讯(薛广艳郭志华)在魏县东代固镇北代固村村民孙继峰家的田地里,有一口约10米长、3米宽的小型薯窖。孙继峰说:最近两年,村

0评论235

农业部:扩大秋马铃薯秋红薯和秋蔬菜等播种面积
  农民日报   8月30日,农业部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工作座谈会,深入分析当前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和秋粮生产形势

0评论1557

石家庄:蔬菜价格平稳 红薯涨了三成
  燕赵都市网讯(记者任国省通讯员范彦)现在的红薯也太贵了,都1.8元一斤了,买3个一般大的红薯就是3.7元。近日,省会石家庄李

0评论579

山西襄汾市场:红薯产业发展潜力大
 红薯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、小麦、玉米,位居第四。红薯适应性强,不择土质、耐瘠薄、耐干旱、产量高。

0评论818

东兴市“仑河”牌红姑娘红薯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
东兴市仑河牌红姑娘红薯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[来源:中国民族宗教网|发布日期:2012-02-15|浏览( 102)人次|投稿|收藏]杨孙山 

0评论1116

周口太康:“种粮状元”种红薯 年收入超过20万
 本报记者 宋朝 太康县朱口镇孙家窑村窝藏着一个状元,他的名字叫孙业美,是2009年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,号称种粮

0评论864

50多位市民向“红薯哥”订货,销售还将持续一周
昨又卖八千斤红薯,有单位派代表来采购 株洲网讯 (株洲晚报记者 戴 萍)去湘银路买红薯成了这两天株洲市民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

0评论7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