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好友 技术专栏首页 频道列表

郸城红薯做活精深加工 10万农户享农字工业盛果

2011-02-26 10:179030
   “年轻时,全靠红薯充饥救命;现在,是红薯让俺走上小康路。俺家10亩地租给农产品加工企业种红薯,每年收租金8000元;我还在企业打工,每年工资12000元,是红薯让俺从农民变成了工人。”提及红薯,河南省郸城县汲冢镇孟花园村52岁的刘相春老汉有着说不尽的感慨。如今,像刘相春一样,郸城县有10万户农民尝到了种植红薯的甜头。

    郸城县委书记刘占方介绍,郸城无山无矿,一马平川,130万人口中115万是农民,耕地168万亩,是典型的农业大县。俗话说“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”,该县依靠资源优势,大做“农”字工业,当地盛产的红薯等农副产品经过精深加工,身价连着翻番,成为名扬海内外的乡土品牌。

    以鲜红薯为原料生产加工红薯淀粉、粉条和粉丝的天豫红薯深加工公司,是郸城县较早起步的红薯加工企业。“吃上了白面馍,谁还种红薯呀!”1993年以来,当地种红薯和吃红薯的人越来越少,原料紧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。“别人不种我来种,我要把红薯变成金疙瘩。”在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天豫公司董事长赵天学看来,种植红薯大有可为。他在豫东较早地推行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。

    果然,正值全国精粮抢手、粗粮产品紧缺的时期,该公司生产的粉条、粉丝、精制红薯淀粉等6大系列30多种产品,很快打开13个省份58个大中城市的销售市场,当年创产值8000万元,让1万多户农民受益其中。从此,红薯精深加工业在郸城掀起了二次红薯种植热潮。

    很快,该县汲冢镇1万户农民尝到了红薯精深加工的甜头。县政府因势利导,并组织成立红薯专业合作社,动员全县数万农户种植红薯,还积极向农户传授种植经验,实行“统一规划、统一供种、统一耕作、统一标准、统一采收、统一收购”的6统一管理,消除了种植户愁销路的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该县还与河南省农科院联袂研发,使“豫薯7号”、“豫薯1号”等优质、高产、高淀粉的20多个优良红薯品种,实现脱毒种植。种植的脱毒红薯生长期间不生病,不生虫,不打药,人工除草,产出的红薯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产品。而且脱毒红薯淀粉含量高,产量高,示范区每亩平均单产较普通农户种植提高350公斤,亩均收益提高32%,示范区人均年收入达到11020元,高出非示范区18.8%,年增幅10%以上。种植模式的改变带来红薯质量的提高,吸引了韩国希杰公司、美国好事多等全球多家著名公司来郸城签订长年供货合同。

    2010年10月份,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检验,该县红薯标准化种植农户达10万户,脱毒红薯种植面积30万亩,年产优质脱毒红薯52万吨,被评定为国家级红薯生产示范基地。郸城红薯从土产品堆里跳跃到“国标”层面。

    按“国家级”标准化生产出的红薯系列产品当然不会逊色。刘占方介绍,2008年以来,该县以天豫公司为龙头的红薯精深加工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对淀粉、粉丝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,由燃煤供热改造为蒸汽供热,避免了煤尘污染;并对淀粉除砂工艺进行改造,增加旋转分离除砂装置,淀粉中的灰分含量由改进前的0.3%以上降到0.1%以下,已达到相关国际标准。

    目前,该县年消化鲜红薯能力达到60万吨,淀粉精细纯度由原来的97%提高到了99.9%。该县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红薯制品生产加工基地,生产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能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,获自营产品进出口权。该县的红薯及红薯产品在约20个省区市的10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销售网点260个,高端市场产品占有率18%,80%的产品销往国外。
举报 0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
北代固村:红薯“睡”出好效益
本报讯(薛广艳郭志华)在魏县东代固镇北代固村村民孙继峰家的田地里,有一口约10米长、3米宽的小型薯窖。孙继峰说:最近两年,村

0评论235

农业部:扩大秋马铃薯秋红薯和秋蔬菜等播种面积
  农民日报   8月30日,农业部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工作座谈会,深入分析当前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和秋粮生产形势

0评论1557

石家庄:蔬菜价格平稳 红薯涨了三成
  燕赵都市网讯(记者任国省通讯员范彦)现在的红薯也太贵了,都1.8元一斤了,买3个一般大的红薯就是3.7元。近日,省会石家庄李

0评论579

山西襄汾市场:红薯产业发展潜力大
 红薯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、小麦、玉米,位居第四。红薯适应性强,不择土质、耐瘠薄、耐干旱、产量高。

0评论818

东兴市“仑河”牌红姑娘红薯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
东兴市仑河牌红姑娘红薯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[来源:中国民族宗教网|发布日期:2012-02-15|浏览( 102)人次|投稿|收藏]杨孙山 

0评论1116

周口太康:“种粮状元”种红薯 年收入超过20万
 本报记者 宋朝 太康县朱口镇孙家窑村窝藏着一个状元,他的名字叫孙业美,是2009年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,号称种粮

0评论864

50多位市民向“红薯哥”订货,销售还将持续一周
昨又卖八千斤红薯,有单位派代表来采购 株洲网讯 (株洲晚报记者 戴 萍)去湘银路买红薯成了这两天株洲市民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

0评论752